批評孩子,別挑這3個時間!
孩子犯錯,家長都會想批評孩子。
批評是一種簡單又常見的教育方式,可以幫助孩子明確行為的界限。
但是,這并不意味著,父母可以不分時間場合批評孩子。
吃飯的時候
中國的孩子,在飯桌上挨批特別常見,最常見的話題就是學(xué)習(xí):
“這次怎么沒考好?”
“成績下降你不知道著急嗎?”
“你看你吳阿姨家的孩子,都是拿一百分的。”
在很多孩子眼里,餐桌是個既誘人又可怕的地方,可怕之處就是父母們常在這里進行“餐桌教育”,不是說學(xué)習(xí),就是提孩子的各種缺點。
吃飯的時候批評孩子,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,還會適得其反,一影響孩子食欲,二破壞親子關(guān)系。
久而久之,孩子就會厭倦家里的吃飯氣氛了。
一家人圍著桌子吃飯,是家庭交流感情特別好的機會,爸爸媽媽千萬別把餐桌當(dāng)講桌。
人多的時候
前幾天,在地鐵里看到一位媽媽,瞪著眼睛兇巴巴的指著一個五六歲的女兒:“你沒長耳朵是不是?帶你出門就討人嫌!”
小孩低著頭,旁人只能看見她通紅的耳朵。
中國有個詞叫“人前教子”,意思是父母教育孩子沒有人前人后的概念,從不會避諱場合。
一旦孩子犯了錯,不管是大街上,餐廳里,還是親戚朋友面前,拉過孩子就是一頓批,有的父母甚至覺得這種方式更能讓孩子記住教訓(xùn)。
“父母越不宣揚孩子的過錯,孩子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,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。
如果父母當(dāng)眾宣布他們的過失,使他們無地自容,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,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?!?/p>
別看孩子小,他們有自尊心、羞恥心。一個成年人,當(dāng)眾被人批評指責(zé),心里都會非常的難受,無地自容,更何況是一個小孩子。
在外人面前,也請給孩子留點余地。
父母情緒不佳的時候
看到孩子犯錯,父母難免對孩子大發(fā)脾氣。
當(dāng)面對大吼大叫的父母,孩子內(nèi)心害怕,精神也高度緊張。
“狂風(fēng)暴雨”之后,家長最后來一句:“知道錯了么?以后還敢嗎?”孩子不自覺地點點頭:“知道了!”
其實孩子哪里知道自己錯在哪、要怎么改。
因為父母歇斯底里的時候,他們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想著如何逃,他只是松了口氣:“好了,我媽終于罵完了!”
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錯,在批評之前,父母一定要讓自己平靜下來。只有在冷靜之后,才能客觀公正地批評孩子,孩子才能明白你想表達的道理。
每個孩子都具有足夠的自省能力,只要為人父母者有足夠的耐心,孩子犯過的錯、經(jīng)歷的挫折,都能成為十分寶貴的成長體驗。
推薦閱讀
-
金芒果教育|孩子學(xué)習(xí)的最大障礙:情緒和雜念
2025-07-21 10:58:23?436 次
-
金芒果教育|別讓孩子的暑假毀在垃圾快樂上!
2025-07-18 11:58:03?559 次
-
金芒果教育|來領(lǐng)獎學(xué)金啦!
2025-07-16 14:04:57?654 次
-
金芒果教育|孩子成長最關(guān)鍵在于感受到生命的上升
2025-07-11 10:07:45?517 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