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免费一区不卡在线 - 久久人人98超碰人人澡 - 91久久青青青国产免费 -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资源在线

楊絳:讀懂這4句話受用一生


1


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,階下有人在仰望你,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,你抬頭自卑,低頭自得,唯有平視,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。


生活中總有這樣的時刻,一瞬間情緒低落,然后看著周圍的人,朋友、家人、同事,甚至是朋友圈的陌生人,好像每個人都過得比自己快樂。于是會忍不住懷疑,是不是自己不夠努力,也會忍不住羨慕,更會忍不住設(shè)想,如果自己能擁有那些,肯定會比現(xiàn)在好。


但事實就如《圍城》里說的那樣,婚姻是一座圍城,城外的人想進去,城里的人想出來。大抵世上所有的羨慕,都可以用這句話來解釋,身在其中苦苦煎熬,而得不到的永遠在躁動。


卞之琳《斷章》里說:“你站在橋上看風(fēng)景, 看風(fēng)景人在樓上看你,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,你裝飾了別人的夢?!蹦懔w慕著別人,也有別人羨慕著你,誰是你的風(fēng)景,你又是誰的夢。我們終究會明白每一種人生都有快樂,也躲避不了都有愁苦。


微信圖片_20200322233402.jpg


而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讀懂自己的內(nèi)心,承認(rèn)自己、接納自己,然后找到自己的道路,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。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內(nèi)心的平靜和充實。


2


你的問題主要在于,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。


曾有個年輕讀者給楊絳寫信,抱怨這個社會太浮躁了。回信里,楊絳先生就說:“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。”


想太多大致已經(jīng)成了我們這代人的通病。很多人做一件事之前總會想很多,會遇到什么困難?付出那么多失敗了怎么辦?到時候別人又會怎么看自己?于是想到最后,只能自欺欺人地說,算了,我還沒準(zhǔn)備好。


佛經(jīng)上有一個故事說,兩個和尚,一窮一富,都想去南海朝圣。富和尚很早就開始存錢,窮和尚卻僅帶著一個缽盂就上路了。過了一年,窮和尚從南海朝圣回來,富和尚的準(zhǔn)備工作還沒完成。


富和尚問:“爾困,何以往南海?”窮和尚答:吾不往,則終日癲狂,行一步,則安一分。爾穩(wěn)重,故爾在!” 翻譯過來就是,富和尚問:“你那么窮,憑什么去南海?” 窮和尚說:“我不去南海,就心里難受。我每走一步,覺得距離南海就近一分,心里就安寧一點。你這個人個性穩(wěn)重,不做沒把握的事情,所以我回來了,你卻還沒有出發(fā)。”


老話說,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,其次是現(xiàn)在。世間所有事,最難的往往是開頭。


微信圖片_20200322233409.jpg


當(dāng)你克服了猶豫不決,克服了種種顧慮,終于開始去做的時候,其實已經(jīng)跨過了這條路上最大的阻礙。而人跟人的差別就在這里,有人整天做白日夢,有人卻一步一個腳印去做了。


所以想見得人,想做的事,一定要立刻就去做。不要等明天,也不要說還沒準(zhǔn)備好,現(xiàn)在就是最好的時機。



3


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,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,百不稱心,才能養(yǎng)成堅忍的性格。


黃金需要經(jīng)過燒煉,去掉雜質(zhì),才成純金。沙礫需要不斷蛻變,歷經(jīng)磨難,才成珍珠。人也一樣,從憂患中獲得成長,從失去中學(xué)會珍惜,從不斷告別中懂得放手。


孟子說:“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?!?就是說一個人經(jīng)過不同程度的鍛煉,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(yǎng),不同程度的效益。好比香料,搗得愈碎,磨得愈細(xì),香得愈濃烈。


就像蘇軾,一生三次被貶,一次比一次貶得偏遠,一次比一次貶得慘烈,一次比一次貶得絕望??梢彩沁@三次被貶成就了蘇東坡的另一番輝煌。


第一次被貶黃州,他寫出了《念奴嬌:赤壁懷古》、《前后赤壁賦》等著名篇章。第二次被貶惠州,他潛心研究“佛學(xué)”。第三次貶謫儋州,他把燦爛的中原文化帶到了海南,在這里“講學(xué)明道、教化日興”,使此地“書聲瑯瑯,弦歌四起”。


微信圖片_20200322233415.jpg



有句話說得特別好:“無論你遇見誰,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(xiàn)的人,絕非偶然,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么。”


所以我也相信,無論我走到哪里,那都是我該去的地方,經(jīng)歷一些我該經(jīng)歷的事,遇見我該遇見的人。


4


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,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,人間也沒有永遠。


楊絳先生寫下這句話的時候,女兒錢媛和丈夫錢鐘書已相繼去世?!段覀冐怼分皇K粋€,我想先生這句話估計有勸解自己的意思。


勸自己看開些,一切的傷痛都會過去的。勸自己往前看,日子還長,總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快樂。


或許正是這種豁達支撐著楊絳先生,走過喪女之痛,走出喪夫之痛,然后以優(yōu)雅的姿態(tài)度過了余生。人活一輩子,總會明白所有的快樂,所有的傷痛,隨著時間的流逝,總會慢慢變淡,然后逐漸消逝。


其實楊絳先生這話,追溯到源頭就是《道德經(jīng)》里的那句: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意思是說所謂的禍福其實是互相依存的,同時也是可以相互轉(zhuǎn)化的。有時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(jié)果,而好事發(fā)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演變成壞事。所以凡事看淡些,人間沒有永遠,所有的事情都是瞬息萬變的。


微信圖片_20200322233420.jpg


人生不會一直走上坡路,也不會永遠走下坡路。臺上風(fēng)光無限的人,也曾是臺下無人問津的看客。希望我們始終銘記,遇事向前看,眼下發(fā)生的一切,不過是往后的過眼云煙。今天的流的淚,待到他日,也不過一場笑談。